科学防癌 拥抱健康生活
打印
【字体:
大
中
小
】


2025年4月15-21日,我们迎来了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的主题,如同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了远离肿瘤威胁的道路。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癌症,学习科学防癌的方法,拥抱健康生活。
一、认识癌症:并非“绝症”的慢性病
癌症,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视为可怕的 “绝症”,但其实它是一类可防可控的慢性病。正常细胞演变为癌细胞,再发展成肿瘤,通常需要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表示,约40% 的癌症可通过预防措施避免。这意味着,我们并非对癌症束手无策,积极行动起来,就能有效降低患癌风险。
二、科学防癌:从规避风险因素开始
(一)不良生活习惯是“元凶”
吸烟与二手烟:长期吸烟和二手烟暴露是癌症的重要诱因,与至少15种癌症相关。

过量饮酒:长期过量饮酒会显著增加肝癌、胃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具有强烈的致癌性。

不合理饮食:健康饮食与防癌密切相关。腌制类食物中产生的亚硝酸盐,烤肉类食物中产生的苯并芘等,都是致癌物质。
缺乏运动与肥胖: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和肥胖也是癌症的风险因素。肥胖(BMI≥28.0kg/m²)与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十余种癌症发生相关。

(二)环境因素不可忽视
空气污染:室内外空气污染,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室内装修产生的甲醛等,都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职业危险因素:某些职业长期接触石棉、苯、镉等有害物质,患癌风险会明显升高。
电离辐射和紫外线过度暴露:过多接触电离辐射(如 X 射线、γ 射线)和过度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导致皮肤癌等疾病。

(三)感染因素需关注
癌症虽不会传染,但一些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菌、病毒具有传染性。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相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等癌种相关。
三、健康生活:为防癌筑牢防线
(一)良好睡眠助力免疫
良好的睡眠能增强免疫力,有助于稳定激素水平,保持身体健康状态,从而降低癌症发生风险。我们应保证每天7-9小时的优质睡眠,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二)调节心态,缓解压力
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导致免疫力降低和内分泌紊乱等,增加癌症发生风险,尤其能促进乳腺癌、甲状腺癌等与激素水平密切相关的癌症发生。我们要学会调节心态,保持心情愉悦,可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与朋友倾诉等方式缓解压力。
(三)定期体检,早筛早诊
癌症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生存时间越长,治疗费用越低。不同癌症有不同的筛查方法:
肺癌:50岁以上吸烟者建议进行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
乳腺癌:40岁起可进行乳腺超声结合钼靶检查。
结直肠癌:45岁起建议进行肠镜筛查,也可先进行便潜血检查初筛。
肝癌:高危人群(如乙肝、丙肝患者,长期饮酒者等)每6个月进行超声结合甲胎蛋白(AFP)检测。
食管癌和胃癌:可采用内镜学检查筛查。
宫颈癌:采用宫颈脱落细胞检查(TCT)和HPV检测进行筛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科学防癌,拥抱健康生活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二维码丨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医疗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