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防治常见误区
打印
【字体:
大
中
小
】



●接触了肺结核病人就会得结核病
并不是所有类型的结核病都具有传染性。开放性肺结核(主要指涂阳和空洞性肺结核)常常具有传染性,而肺外结核病(如结核性胸膜炎、淋巴结结核、骨结核病等)则不具有传染性。此外,结核杆菌侵入体内,潜伏期约4~8周,仅于抵抗力低下时方始发病;在结核菌感染的人群中,一生发生结核病的机会仅为5%~10%,所以普通人不必过于担心接触传染结核病。若是密切接触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可以预防用药或观察,并养成和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必过于担惊受怕。
●孩子出生时接种过卡介苗,就不会得结核病了
卡介苗是一种减毒活菌苗,只可接种于未受结核菌感染者,可使其获得对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力,因此我国现在针对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但这种保护力并不是终身的,一般只提供5年~8年的免疫力,也就是说学龄前儿童感染结核菌率非常低。但是孩子一上小学,随着卡介苗的抵抗效力降低,就有了患结核病的风险。
●症状好转后就可以减药或停药
结核病经过治疗后症状虽然能缓解甚至消失,但并不代表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完全被消灭,一旦擅自减药或停量,则很容易导致复发。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坚持足疗程、规律用药。最大限度地杜绝结核病复发。
●病情复发,只需服用上次治疗用药即可
有的人结核病复发了,就到药店买点以前用过的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结核病复发后擅自用药,不仅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甚至还会导致耐药的发生。患者应尽快到专门的医疗机构就诊,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必要时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治疗方案。

● 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或换药
部分患者在结核病的治疗过程中会因为不良反应中断治疗或改变治疗方案,这不但有可能导致治疗失败,还会导致耐药。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向医生积极寻求帮助而不要擅自停药或换药。医生会帮助患者判断这些不良反应是否是抗结核病药的副作用。如果是药物的副作用,判断相关指标是否达到停药标准。不够停药标准的只需对症处理即可。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二维码丨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医疗资讯~



